為深刻領會國家“鄉村振興”戰略相關政策,響應國家號召,踐行當代大學生社會責任,助力鄉村發展,近日,華北水利水電大學“豫鄉——文創興農的領跑者”社會實踐團隊前往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開展以文化興農為主題的實踐調研活動。
(實踐隊在焦桐廣場焦裕祿書記雕像前合影)
在實踐期間,為了解蘭考縣當地特色農產品的種植、包裝和銷售模式,深度挖掘蘭考縣特色文化內涵,成員們深入蘭考紅薯、花生、蜜瓜種植基地、新發地農貿批發市場、扶貧展銷館、焦裕祿紀念館等地進行了實地走訪和調研。
首先,實踐隊成員們來到蘭考縣黨史館、焦桐廣場以及焦裕祿紀念館展開學習調研活動,深入學習焦裕祿精神,了解蘭考人民砥礪奮進的艱辛歷程,寓紅色精神于產品設計,蘊特色文化于鄉村振興。隊長胡沛玉說:“如何依托蘭考特色文化并結合當地農民實際種植情況,將焦裕祿精神與農產品銷售相結合,以達到傳播弘揚地方文化,助力蘭考經濟發展的目的是咱們接下來實踐的關鍵之處。”
(實踐隊成員們參觀蘭考黨史館)
來到蘭考縣儀封鎮東老君營村,成員們在負責人的帶領下參觀鑫盈紅薯種植合作社。據了解,目前紅薯種植基地面積達到450畝,產銷可觀;在選種育苗時,得益于國家鄉村振興政策的補貼,單株紅薯成本降低近三分之一,而且通過合作社集體承包,當地個體農戶的收入也有了保障。負責人代先生說:“幾年前我在上海做物流,每當有人問我家鄉特產,我都會和他們說蘭考紅薯。正逢當時蘭考全面脫貧,政府大力支持鄉村振興,我便返鄉投身于紅薯產業,致力于打響蘭考紅薯的知名度,讓全國人民都知道蘭考紅薯!”
(成員胡沛玉與鑫盈合作社負責人交流討論)
走進蘭考縣葡萄架鄉樹鋒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踐隊員們見到一箱箱即將運往全國各地的蘭考蜜瓜。作為蜜瓜產業發展的帶頭人,張樹鋒在縣委、縣政府政策支持下,鼓勵引導全縣群眾參與蜜瓜種植,壯大蜜瓜種植規?!,F在蘭考縣規模種植蜜瓜大棚3萬多畝,蘭考蜜瓜獲評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國家綠色食品。合作社工作人員說:“通過學習科學管理經驗,我們的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如今“蘭考蜜瓜”正成為蘭考特色農產品的主導產業,帶動廣大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成員申奧與樹鋒合作社工作人員交流)
來到蘭考縣韓李村,種植花生的農戶帶領實踐隊員們下到花生地里,講述蘭考花生的種植情況。蘭考花生作為新老三寶中的老骨干,1963年,在蘭考人民發愁吃不飽的時候,焦裕祿書記調來10萬斤花生種供居民種植,從此花生便在蘭考扎了根。如今,在鄉村振興的政策引領下,蘭考花生產業煥發出了新的光彩。農戶說道:“蘭考這地里面種出來的花生就是不一樣,蘭考花生皮薄肉滿,吃著脆香,當年蘭考人靠花生填飽肚子,現在蘭考人靠花生過上好日子!”
(成員張琦堃與農戶在花生地交流)
隨著“新三寶”等農產品的廣泛種植和鄉村振興政策的扶持,各種展銷館,批發市場應運而生。走進蘭考的北京新發地農產品批發市場,各種各樣的蘭考農產品映入眼簾,在新發地市場黨支部書記的帶領下,實踐隊員們參觀了解了農副產品批發交易、倉儲加工、冷鏈物流、展示展銷、商務辦公五大功能板塊。如今,線下傳統銷售模式結合互聯網電商等網絡銷售方法,讓蘭考特色農產品出現在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成員鄭博文與新發地市場黨支部書記交流)
(豫鄉團隊文創蜜瓜包裝樣品在扶貧展銷館展示)
在實踐最后,成員們圍坐在焦桐廣場,對實踐調研結果和文創興農的具體實施方案進行了深刻討論。隊長胡沛玉總結到:“經過幾天的實踐調研我們已經充分了解了蘭考當地農民實際種植情況,并對焦裕祿精神等蘭考文化內涵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同時也收獲到許多反饋。接下我們豫鄉團隊要優化先前的文創農產品包裝設計,開展小范圍試用并參加農產品展會,打響豫鄉蘭考農產品文創包裝的知名度,切實助力蘭考農產品銷售。”
(成員們在焦桐廣場交流討論)
蘭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換新天。幾十年過去,新老三寶的接替,鄉村振興戰略的持續開展,如今的蘭考已經形成了成熟的農產品產業鏈。無數汲取著焦裕祿精神這一“鈣源”的蘭考干部群眾賡續精神血脈、汲取奮進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續寫蘭考新的絢爛篇章,繪就蘭考鄉村振興的嶄新畫卷。
經過此次社會實踐,豫鄉團隊深入調研蘭考縣文化內涵和特色農產品產業,了解到蘭考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扎實推進了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但同時,蘭考縣在挖掘文化內涵,文化興農方面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團隊成員經調研一致認為應抓牢“一帶一路”政策、“互聯網+”行動帶來的機遇,深度挖掘蘭考文化內涵,著力打造蘭考特色文創農副產品品牌,切實幫助當地農民提高產品銷路致富增收,助力蘭考“三農”工作和鄉村振興工作再上新臺階!